首页 > 课堂大观园 > 正文
明确素养导向 关注任务设计——2021年五区六校联合教研展示活动(美术专场)
来源:新普陀小学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24日

明确素养导向 关注任务设计——2021年五区六校联合教研展示活动(美术专场)


     “莫问春曦几更还, 腊月犹是不觉寒。”2021122日,在新普陀小学东校(梅川校区)如期开展了《明确素养导向,关注任务设计》——2021年五区六校联合教研展示活动(美术专场)。



图片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美术教研员徐敏老师、嘉定区教育学院美术教研员戴春莉老师、普陀区教育学院美术教研员王彩萍老师、普陀区新普陀小学寿俊梅校长、嘉定区新城实验小学顾剑校长、浦东新区竹园小学娄华英校长、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曹志正老师、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小学戴佳琦老师、嘉定区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商逸尘老师莅临会场进行指导。本次活动不仅有五区六校的美术老师,还邀请了上海市第五期和第六期美术中青班骨干教师代表。


课堂教学展风貌

 



    普陀区新普陀小学东校牛雯超老师执教书画版五年级《青铜之美——神秘的兽面纹》。牛老师通过环环相扣的演化推导,引导学生分析青铜纹样形成的过程、思考纹样背后的意义。任务驱动多样,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在创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青铜纹样的人文内涵,感悟中华纹样之美。


主题汇报共探究

普陀区新普陀小学东校雷嘉鸣老师对青铜器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探索与研究进行了《明确素养导向,关注任务设计——主题性综合单元探索》的主题报告。以青铜器的形制美、纹饰美及色彩美为主要美术学科知识,纵横开合的主题单元课程规划带领全年段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整合各学科资源服务主题,创设多元的表现形式,以美术语言支持美术创作,开放的评价标准激励学生,最终促进核心素养的达成。


艺术展览绽风采

跨越幽深的时光隧道,探寻青铜艺术的奥秘。基于五年级《青铜之美》单元,在教学实践中,我校美术教研组整合各学科资源服务主题,创设多元的表现形式,以美术语言支持美术创作,开放的评价标准激励学生,最终促进核心素养的达成。

一年级——我是文创设计师

一年级学生在了解奇特的青铜器型之后,结合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运用各种常见的、废旧的材料制作出一件件创意无限的青铜器型手工作品。


二年级——我是面具设计师

三星堆遗址在中国考古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尤以1986年两个器物坑出土的造型奇特的青铜器群而受到广泛关注。二年级学生发现三星堆面具造型夸张独特,极具对称美感,通过对折剪的方式,设计制作出了不同造型的青铜面具。


三年级——我是生活美化师

大多数青铜器身上繁复的花纹象征着什么?是一种单纯的审美还是有更多的文化内涵?三年级学生围绕着青铜器的纹饰美展开探究式学习,不仅感受了青铜纹饰的形式美感,更是将青铜器纳入整个时空脉络中去探究其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背景。


四年级——我是青铜修复师

四年级学生通过一本青铜修复指南走近青铜修复师这一了不起的职业。青铜修复严谨、繁杂的步骤,让学生们的活动任务有了使命感与责任感,依托适切的美术学科知识与技能,极大的提高了他们的行动效率及专注度。


五年级——我是青铜铸造师

五年级学生手中的青铜鼎不是铜、铁打造,而是用旧报纸、旧纸壳、椰壳等这些完全不起眼的废品当原料,还原青铜鼎不同时期的器型,并用不同时期的纹饰加以装饰,让学生在制作的同时感受青铜鼎的器型之美。


除了课堂活动中与青铜器有关的作品多元展开,我们还对公共空间艺术进行思考,组织学生收集空瓶,携手完成了大型青铜器雕塑作品。这些课程与实践活动让学生间接体会青铜原件的神韵,穿越时空与祖先们的神思妙术相通。




评课交流促成长


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的曹志正老师、沈瑞芝老师作为学科带头人也对牛雯超老师执教的《神秘的兽面纹》一课进行了精心点评与指导。对我校由国之重器青铜器入手进行单元教学研究的角度予以高度赞扬。整节课对学科知识的脉络把控非常清晰,并且以版画的形式来展现青铜纹样的学习成果,很符合青铜器古朴的韵味,颇具巧思。同时,也对年轻老师寄予厚望,希望能在今后的课中加强青铜器背后文化的浸润,在孩子心中托起民族文化的自信。


专家点评引方向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美术教研员徐敏老师对本次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鞭策。徐老师提出:希望通过教研活动能够引导老师们从教育理念的层面进一步树立培育学生素养的意识来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加强对核心素养的理解。通过五区六校的主题教研活动促使老师以任务驱动在课堂教学研究、课程的实践探索、教研组工作主题研修的深化落地上有所提升。把素养培育落实到教学行为,其实也进一步提升了美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底气。从教学实践层面,以素养培育为导向,以学习任务的设计为抓手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升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真正落实到每一个课堂教学当中。

此次的两节课堂教学展示和两个主题报告都用了丰富的教学案例生动形象地呈现了老师们对主题的理解以及主题理解下的教育教学的行为和经验。最后,徐老师提出希望每一位基层老师可以尝试围绕一个内容进行持续的,坚持的,深入的研究,成为一名在理论坚持下基于实践的研究型教师。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青铜器的探索在新普陀美术学科中生根发芽,引领更多孩子走近青铜器、了解青铜器、爱上青铜器。通过本次五区六校联合教研展示活动,在专家的带领下,坚定方向,扎实课堂,从学科知识的习得,到校园环境的美化,进而打造氛围浓厚的青铜文化空间。通过文化空间的塑造,不仅拉近了学生与国宝的距离,也提升了我校美术教研组教学设计的研究能力;通过实践与反思,在校园文化空间的设计与规划中,促进了美术教育价值的提升。